談起響應式網站,讓我們先來看看是什麼原因,讓響應式設計變成趨勢。
隨著智慧型手機及平板裝置的普及,人們瀏覽網頁的裝置不再只有桌電或筆電這兩個選項。2013年開始,全球為了未來行動裝置(Mobile Device)是否有機會全面取代傳統桌面裝置(Desktop Device)爭論不休。
根據調查,人們瀏覽網頁使用的裝置取向,在2014年下半年出現交叉點,行動裝置已超越桌面裝置。
如下圖,行動裝置可再分為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對比桌面裝置31.3%,兩者占了將近七成的比例。
Google的執行董事長Eric E.Schmidt在2014年台灣舉辦的亞太區媒體活動上,以視訊發表演說,強調 Google 在亞太地區不僅僅要達到「行動第一」(Mobile First),在未來更要採用「行動唯一」(Mobile Only)的策略,以行動裝置作為最重要的發展重心。
–
你一定也碰過使用手機瀏覽網頁的各種惱人狀況,字體小到看不到,想點連結總是點錯,圖片過大影響操作,圖文配置整個跑版。
因應智慧型手機瀏覽的最初,人們針對手機螢幕尺寸最佳化,建立行動式網站(Mobile website),與一般網頁做出區隔,後來各式各樣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大量出現,各種產品螢幕大小皆不同,和電腦也有明顯落差,數量過於龐大,無法一一為每個裝置繪製專屬的版面,又必須讓使用者順利地操作使用,響應式網站的技術,因此誕生。
我們可以用水來解說響應式的概念,當你將水倒入不同的容器,它會根據容器大小、造型自動填滿,響應式網站將自動填滿版面,適應任何螢幕大小,因此不會因為使用裝置的不同而跑版。
「停止思考版面,開始思考系統。」響應式網站,用一套系統,適用於各式大小的版面。
看到這邊你可能會疑惑,那我為什麼不設計手機App?
差異在於:
手機App必須先進行下載和安裝才能使用,網頁則可以直接瀏覽。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參考看看以下幾個更詳細,有關響應式網站的好處:
當然啦!不可能所有的好東西都是完美的,響應式網頁也會有一些缺點,例如:
因此,我們會建議由響應式網頁下手等到後期有需要比較進階的功能是手機APP才能支援,再轉而開發手機APP,記得重點是要讓使用者不管使用任何裝置如手機、平板或電腦都能輕鬆地操作使用。
數位時代的來臨,人們使用習慣改變,而且變動得快速,當行動裝置成為主流,如何解決由電腦跨手機平板的問題,你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嗎?
分享到Facebook或是Line動態按鈕,電腦版在左側←,手機版在下方↓,好的文章值得讓更多人看見,感謝您的閱讀與支持。